
11月13日至14日,河东大地文脉涌动,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晋南考古基地揭牌仪式暨“冶铸中华”学术研讨会在运城垣曲县隆重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罗文利、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运城市副市长张锐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佛山股票配资,共同见证这一山西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时刻,为晋南地区文明探源与文化遗产传承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晋南地区坐拥黄河文明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区域。这片土地上,从仰韶文化的聚落遗存到夏商周的冶金遗迹,从晚商的边境重镇到秦汉的文化遗存,承载着破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密码的关键线索。多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深度合作,在绛县西吴壁、浮山桥北、灵石旌介等遗址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突破——西吴壁30万平方米的仰韶中心聚落填补了晋南史前文化研究空白,浮山桥北晚商遗址印证了甲骨文所载的“大邑商”西部边境格局,灵石旌介墓地配套遗址的发现破解了学界多年谜题,为古文字与考古实证互证提供了生动样本。此次晋南考古基地的揭牌,正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的深化升级,标志着晋南考古工作迈入常态化、系统化、深层次发展的新阶段。
揭牌仪式上,罗文利与于振龙共同为基地揭牌。罗文利在致辞中强调,晋南考古基地的建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基地为支点,持续发扬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聚焦晋南地区文明化进程与早期国家形态研究,加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攻关力度,全面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与阐释,让深埋地下的历史遗存转化为可见可感的文明叙事,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国博力量。
展开剩余53%于振龙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双方以往的合作成效。他表示,山西作为文物大省,晋南更是“华夏之根”的核心所在,期待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基地揭牌为契机,给予山西更多学术指导与资源支持,推动省、市、县三级文物考古机构进一步深化研究、强化人才培养、实现成果共享,让晋南大地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持久的光彩,更好地讲好黄河故事、山西故事、中国故事。
“晋南考古基地的落地,是运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里程碑。”张锐代表运城市委、市政府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她承诺,运城市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支持基地聚焦重大考古课题开展深度研究,推动考古成果与学术创新双向赋能;同时以基地为纽带,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传承,推动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运城担当。
在同期举行的“冶铸中华:冶金技术与产业考古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开题会议上,专家学者围绕夏商周冶金考古、东周秦汉冶金技术演进、晋南地区冶金考古新发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纷纷表示,晋南地区的冶金遗存是探索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基地的建立将为集中攻关这些学术课题提供坚实平台,助力考古人才培养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期间,与会人员还实地参观了垣曲县博物馆、垣曲县古城考古工作站,近距离观摩晋南考古成果陈列展,直观感受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的文明脉络与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
此次国博晋南考古基地的揭牌,不仅是国家顶级文博力量与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度融合,更是山西激活文化遗产资源、擦亮“华夏之根”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基地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必将进一步揭开晋南地区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更多“山西实证”,让河东大地的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来源:运城日报佛山股票配资
发布于:山西省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