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次迁都股票正规配资网,六座都城,商朝统治中心迁移的脚步,组成了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都城刻度’。”
11月15日,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唐际根做客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作为曾长期领导殷墟发掘,促成安阳殷墟等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专家,唐际根结合考古发掘与文献研究,详细阐述了“都城刻度”的概念密码与大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时代价值。
追溯刻度 助力郑州商城锁定“亳都”
“研究历史,要找到一个‘参照点’,对于都城刻度法而言,安阳殷墟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与完整的都城面貌,成为商代晚期都城的见证。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殷墟考古队队长,参与过多次商代文明探索与文物考古工作的唐际根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都城刻度法”,而这套方法论的研究起点,就是安阳殷墟。
展开剩余74%作为一门“实践学科”,考古需要大量的实物资料来佐证文献内容或理论观点,殷墟所发掘的丰富史料为探索早商历史提供了可能。唐际根表示,从殷墟最早期的文物发现中,我们可以尝试寻找位于山东聊城、曹县一带潜在的“奄都”,商中期的“邢”“相”“嚣”等都城也都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器物对比、文献论证等方法逐步追溯,郑州商城也不例外。
“每一次都城的确立,都是王朝在历史长河中定下的坚实坐标,郑州商城便是商王朝历史刻度的‘第一刀’。”唐际根说,商王朝建立以后,他的5次迁都理应留下6座都城,以“都城刻度”作为参考,在刻度的源头,郑州商城可以说是商汤都“亳”的唯一解。
感受历史 遗址博物馆建设成为潮流
15日上午,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商都讲坛活动刚结束,唐际根便对这座遗址之上的博物馆赞誉有加。2022年以来,这座集中展示商代开国之都“亳都”风采的博物馆,通过《巍巍亳都 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郑州商都文化“解码工程”、“商都讲坛”、“商都故事会”等展览展示与文化活动,带动群众走入博物馆,了解商代历史。
“两次来到这里讲座,感受都很好,我们应该有更多像这样的‘遗址博物馆’。”谈论起来到郑州商城的感受,唐际根颇有感慨,他告诉记者,每当自己乘坐出租车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经过的时候,就忍不住多看上几眼。“你只有亲眼看到这座‘商城’的时候,你才会有如此实在的感受。”
“‘遗址’博物馆正在被唤醒,也正逐渐引领博物馆潮流。”唐际根表示,作为传统的“文化地标”,城市博物馆有它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反复更换主题、灵活调度文物、重新组合表达,来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需要,而遗址博物馆则拥有固定的展陈主题、景观陈列,以及更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你想象一下,每当深夜你站在寂静夜空下,屏蔽现代社会的喧嚣,和考古遗址融为一体,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画面。”唐际根说到。
揭秘迁徙 发掘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从“商汤定亳”到“盘庚迁殷”,这场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建都迁徙史,给商王朝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谜团。商代都城为何频繁迁徙?它是否有固定的规律或内在统治逻辑?在记者的提问下,唐际根给出了他的思考。
“都城迁徙在那个时代是一件经常发生的现象,不止商朝,在历史记载中夏朝也出现过。”唐际根说,一次都城迁徙要考虑到许多因素,是当时国情的综合考量,仅就目前的考古发掘与历史记载而言,还不能完全清楚商朝屡次迁都的原因,但是有一些因素值得纳入考量。
“自然灾害、王权斗争、居住条件变化等情况,都是导致迁都的原因。”。唐际根告诉记者,商代中期的王位传承,就曾发生过叔叔与侄子之间的斗争;《商书·盘庚上》也曾记载“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这就说明了居住条件的变化导致了王都的迁移,等等。
从城墙遗址到夯土建筑,一件件玉器、陶器、青铜器的出土佐证了郑州作为亳都的文明厚重;从追溯“都城刻度”到建设“遗址博物馆”未来,更多深埋于地下的历史等待考古学家们的发掘与发现。唐际根表示,只有考古发掘与文献利用并重,才能研究好我们民族的历史,守护好华夏文明的根脉。
(正观新闻记者 李居正)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股票正规配资网
发布于:河南省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